风雨李商隐
凄凉宝剑篇,羁泊欲穷年。黄叶仍风雨,青楼自管弦。新知遭薄俗,旧好隔良缘。心断新丰酒,消愁又几千。
【意译】
我读了《宝剑篇》倍感凄凉,在羁旅漂泊中度过我的一生。
我像黄叶被风吹雨打,豪门青楼上却演奏着音乐。
新交的朋友受到浇薄风俗的冲击,原先的好友断绝了彼此的缘分。
早就断了喝新丰酒遇知己的希望,为借酒消愁不惜花费几千钱。
【品读】 这是李商隐晚年的作品。作者借自然界的风雨来抒发内心的愤懑。自己沉沦下僚,不得知己,不被赏识,借酒消愁,难道就不是人生中经历的“风雨”么?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【解析】诗人李商隐一生坎坷,仿佛一直在受到风雨的摧残。此诗以风雨比喻自己的境遇,慷慨悲歌,一伸抑郁愤懑之气。全诗意境悲凉,表现诗人沉沦孤独的感情和遭遇,真切感人。
首联借《宝剑篇》的典故发端,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凄凉的身世,在苍凉沉郁的气氛中展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。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也曾落拓未遇,但因《宝剑篇》而深得武后赏爱,终于实现匡国之志。这个典故,包含着壮怀激烈的意蕴,让读者联想起郭元振这位富于才略的历史人物。这里暗用此典,来突出自己凄凉羁泊生涯的无穷无已,表达在羁旅漂泊的凄凉中蕴积着一股金剑沉埋的郁勃不平之气。
颔联通过对比抒发自己对不平境遇的怨愤。前句触物兴感,实中寓虚,用风雨中飘零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,与后句实写青楼管弦,形成一寂一喧的鲜明对比,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、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。“仍”“自”二字,开合相应,极富神味。黄叶本已凋衰,再加风雨摧残,其凄凉景象更令人触目神伤。而青楼豪贵们得意纵恣,只顾享乐,根本无视人间另有忧苦。显示出苦者自苦、乐者自乐那样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间关系,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激不平。
颈联写对新知旧好的忆念。思忆的结果反而给自己的心灵带来更深的痛苦。由于无意中触犯了朋党间的戒律,诗人不但仕途上偃蹇不偶,坎坷终身,而且人格也遭到种种诋毁,被加上一些罪名。在这种情况下,“旧好”关系疏远,“新知”遭受非难便是必然的了。一“遭”一“隔”,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,也蕴含了诗人对“薄俗”的强烈不满。这两句,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深一层描写,也是对人生感受的深一层抒发。凄冷的人间风雨,已经渗透到知交的领域,茫茫人世,似乎只剩下冰凉的雨帘,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温暖的角落了。
尾联写自己由于忧愁,就不断地饮酒消愁。这里的“新丰酒”也暗用典故。初唐的马周落拓未遇时,西游长安,住新丰旅舍,受到冷遇,遂取酒独酌,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和性格。后来受到皇帝赏识,拔居高位。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未遇时的落拓,却无马周后来的幸遇,所以只能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,不知道排遣愁绪需要多少钱。末句以问语作收,似结非结,给人留下了苦闷无法排遣、心绪茫然无着的印象。
诗题“风雨”,具有象征意蕴。象征着包围、压抑、摧残、扼杀贤才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。品味全诗,便会体会到:作者在批判、揭露阴暗现实的同时,又表现出积极用世的生活热情。首、尾两联用郭元振、马周之典,也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时济世的强烈要求。这正是一切有远大志向而又不遇于时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心境,故此诗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深广的社会意义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杭州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